南昌大楼、淮海坊、钟和公寓…这些知名老建筑更新了,街角颜值瞬间飙升

时间:2024-03-22 20:38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3872   

上海黄浦区,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几幢历史老建筑浓缩着上海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变迁。

位于对街角的百年公寓——南昌大楼、钟和公寓,都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相似的立面材质却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位于另一侧街角的淮海坊今年刚好100岁,是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的优秀代表,这里曾居住过巴金、竺可桢、徐悲鸿等名人。不久前,南昌大楼、钟和公寓完成了修缮更新,重现了历史风貌,淮海坊沿街一侧在修缮后已展现了新貌。

记者从黄浦区获悉,南昌路、茂名南路一带,将是黄浦区今明两年重点打造的历史风貌街区,希望打造上海市中心“最美的十字路口”,更切实提升居住者生活的舒适度。

一个街口,集中展现上海近现代建筑的变迁

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的南昌大楼,是一座高八层的公寓,建造于1933年,又叫环龙公寓,是装饰主义风格建筑的代表。

南昌大楼入口处的立面非常有特色,顶部是尖塔造型,檐部与门楣上有很多漂亮的几何图案。大楼外墙是淡金色、奶黄色与浅绿色的“小清新”配色,拍照非常上镜。

街对面的钟和公寓,四层楼高,由紧贴的两座公寓——爱达公寓与希勒公寓组成,与南昌大楼同时期建造,却采用了现代派设计风格。建筑造型非常简洁,黄色的光面砖、转角立面对称、中部有凸窗,没有多余的装饰。

根据两幢老建筑的现状与原始风貌,修缮方——永嘉置业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修缮与更新。

南昌大楼外立面的面砖是其历史风貌的主要特色之一;但因经历风霜雨打,外立面的面砖空心化严重,亟须更换。寻找相似的面砖替换,成了修缮的关键。

修缮方在外地跑了四五家加工厂,最后在宜兴一家老字号加工厂找到了可以烧制这种面砖的老师傅。“南昌大楼的釉面砖由白土烧制,现在大都改为黄土烧制,成品的颜色不一样。”永嘉置业副总经理范永亮介绍,宜兴加工厂使用白土烧制,加上老师傅的传统手艺,前后烧制了八个小样。我们反复比对,确定了现在这款面砖,最接近当年面砖的颜色与质感。

在钟和公寓,更新外立面风貌外,修缮方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内部的风貌。

别处难得一见的折叠回旋楼梯、住户房门上的玻璃铁艺窗,甚至用了百年的门铃,都能在钟和公寓内找到。走进其中的希勒公寓,在大门处,记者发现了一块“擦鞋垫”。据说,当年进入公寓的人,会在这块垫子上先蹭蹭鞋子,再往里走。这块垫子嵌在一个带着金属棱的框内,这次修缮中得到了恢复。

正在推进修缮中的淮海坊,原名霞飞坊,是新式里弄的优秀代表,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因居住过很多历史名人而闻名。沿南昌路一侧的建筑已基本完成修缮,清水红砖墙面、屋顶统一的小烟囱,都非常别致,露出了当年的风貌。

几座老建筑修缮更新后,街角颜值瞬间提升,街口咖啡馆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

小露台、小花园,打造公共空间让居住者生活更惬意

老建筑修缮的目的不仅在于恢复历史风貌,更在于让住在其中的居民生活得更为便利。

在修缮前,修缮方、瑞金二路街道与南昌居委组织居民,召开了意见征询会,讨论到底要修缮些什么。

南昌大楼居民提出了顶楼空间的使用问题。

南昌大楼,家家没有阳台,居民晾晒衣服都要到顶楼。多年来,顶楼环境比较杂乱,还存在漏水问题。修缮方根据居民意见,对顶楼空间进行了梳理,铺上了防水层,减少漏水问题。

有意思的是,顶楼到处都是居民自己拉扯起来的晾衣绳,修缮方本打算为居民打造一些固定的晾衣架,以方便他们晾晒;但没想到,居民不同意。“居民觉得,现在顶楼空间的晾衣‘格局’已经分割好了。如果安装固定晾衣架,邻里之间要重新划分空间。”南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成酉杰说,历史民居的修缮更新,要尊重居民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在钟和公寓,居民也提出了公共空间使用的问题。

钟和公寓向内围合区域有处小空间,多年无人打理,杂乱不堪。居民希望能将这里开辟成公寓的小花园。这处空间连接着沿街的一处物业,隶属于永嘉置业。为扩大小花园的面积,永嘉置业拆掉了这处物业,“贡献”给了小区居民。钟和公寓居民不但拥有了地面小花园,还有了屋顶露台。两处屋顶空间也被清理出来,重新修缮,种上了绿植。阳光天,很多居民喜欢爬上露台,俯瞰街角,繁华美景尽收眼底。

“面子”“里子”都光鲜,让年轻人也爱住老房

当年的南昌大楼与钟和公寓都属于高标准居民住宅,后来也没有像一些石库门旧里那样住进“72家房客”,目前这里的房屋绝大部分都是独门独户。在修缮时,居民对自家内部空间的改造没有提出集中需求。但修缮方与街道居委街道细挖居民需求:发现有两三户居民家中目前还是厨卫合用。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进行了厨卫分割。

在南昌大楼,“80后”的郭先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套两户合用的房屋内。郭先生一家住着其中一套两室房——两个全明的房间,宽敞又亮堂,但他们要与邻居合用一个卫生间。“人口最多时,我们两户人家加起来住了10个人,早上抢厕所的日子可不好过。”郭先生说。

时间流逝,老房子传到了郭先生这代。前几年,他结婚了,小两口住着更为宽敞了。尽管两户人家的居住人数都大幅减少,但卫生间合用问题依旧困扰着他们。“没有独卫的房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了。”郭先生一度想过置换房屋。

这轮修缮更新,打消了郭先生置换的想法。永嘉置业协调郭先生与邻居进行了卫生间的分割改造。“南昌大楼与钟和公寓内部空间较大,有卫生间分割的条件。”范永亮说。

在郭先生家,记者看到,从他家的房间推门就是一个独用卫生间,淋浴、抽水马桶和洗手盆一应俱全。郭先生还重新装修了房间,“只要生活设施齐备,年轻人也住得惯老房子。”郭先生说。

南昌大楼在建造初期,当年很多居住人家都有司机、保姆,为“划分等级”,设计者在“高大上”的南昌大楼背后建造了一幢四层小楼宿舍,供司机、保姆居住。如今,居住者早已易主,小楼却随着岁月流逝破败不堪。

老建筑更新修缮,既要“面子”光鲜,更要兼顾“里子”;既要关注“看得见”的一面,也要关照“看不见”的一面。

修缮方加固修缮了小楼,消除安全隐患,因地制宜地为居民在家门口走廊内一方天地,修出了独用的厨房与卫生间。在一户上海阿姨家门口,记者拉开一道门,发现里面是一个一平方米卫生间,有抽水马桶、淋浴器和洗手盆。她家门口的另一侧则是一个独用的厨房操作台与洗菜池。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