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新玩家加速驶入新赛道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发展研究北京篇

时间:2024-07-29 19:40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0094   

汽车是北京制造业支柱产业之一,在传统品牌产量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北京积极推动汽车产能重心由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调整优化。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小米汽车两座智能化新工厂顺利投产,北京地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翻倍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

一、整车和供应链

传统品牌产量持续下滑,转型受阻,北京积极引入造车新势力。北京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且深厚,拥有知名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如北汽、奔驰、现代、长安等。根据盖世汽车盖亚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地区乘用车产量近160万辆,其中北京现代贡献了近60%的产量,位列城市排名第五,但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电气化的加速,北京现代产量大幅下滑,2023年北京地区产量跌至88万辆,排名下滑至第十一名。同时,2023年北京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仅3万辆,排名第三十八。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启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到2009年我国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再到2013年以北京为代表的特大城市提出十万量级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再到2017年,北京市将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列为支撑北京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从2018年起,陆续有新能源整车工厂的筹建。

2018年,北汽新能源开始筹建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但因为战略调整,2020年底,北汽新能源暂缓建设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2023年,为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合作的智选车型创造投产条件,北汽新能源重启智能工厂项目。2019年奔驰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项目落地北京顺义,由于EQ系列销量不佳,2023年奔驰顺义工厂也进行了停工改造。

在原有传统品牌转型发展曲折不断时,北京不再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押注在原有的传统品牌上,开始引进“造车新势力”——小米和理想。在2022年年初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调整高精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正式宣告了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按照小米汽车的规划,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接近72万平方米,2022年4月开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2024年动工,2025年完建。对于小米汽车项目,北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021年10月16日,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对北京现代一工厂进行改造,建设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改扩建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于今年3月开始规模量产,一期目标是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如需获取完整高清图,可扫码订购

目前北京有北京现代、北京奔驰、长安、小米、北京汽车、福田、理想7家乘用车整车企业。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4年北京乘用车产能接近230万辆,其中北京现代产能75万辆,北京奔驰产能65万辆,福田汽车产能30万辆,理想汽车10万辆,北京汽车高端智能生态工厂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9月投产,北京汽车越野工厂产能10万辆。预计2024年北京乘用车产量将接近11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望上升至近20万辆,新能源产量中,小米汽车预计贡献超过一半的产量。

2024年北京乘用车生产企业产能规划情况

深化开放合作、持续夯实造车“朋友圈”。京津冀作为我国六大整车产业集群之一,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配套设施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其中,北汽集团作为整车“链长”,在京津冀地区拥有超210家下属企业、600余家主要配套供应商。北汽还加大京津冀产学研合作,同30多家京津冀的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助力产业强链补链。2023年8月14日,北汽蓝谷宣布与华为开展智选合作,首款“华为智选车”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将于2024年6月上市。

2024年3月,北汽蓝谷宣布牵手宁德时代、小米汽车,三方建立合资公司,打造电芯工厂。

北京地区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完整的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方面。根据盖世汽车供应链平台数据统计,北京地区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约3926家,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电子电器类企业,共796家,占比20.3%,代表企业有京东方、松下电器、金像电子等;其次是智能网联类企业共543家,占比13.8%,代表企业有百度、经纬恒润、镁佳等;汽车芯片类企业共492家,占比12.5%,代表企业有北京地平线、北京君正、英特尔、英伟达等;电气化、智能制造和通用工艺类企业数量分别位列四五六位。

政策引领,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加快发展。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增长2.6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倍,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北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为打造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发布《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二是协同联动支撑产业链安全稳定。三是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贡献显著提升,在京产量超30万辆,自主品牌形成新支撑,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

为消费者有更好的用车体验,印发《“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到2025年,北京基本建成与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匹配、充换电设施高效有序利用、跨部门一体化协同、行业实现数智化升级的充换电设施体系。

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引领发展,支持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及标准体系建设,发布《北京市产业地图和产业政策导引》。《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面向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相关测试、应用和服务,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提供支撑与服务。

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其中提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提升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鼓励支持汽车出口。

根据规划,北京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规模力争达到200万辆的目标,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80%。

二、市场状况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整理,北京地区2024年1-3月乘用车终端销量为12.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3万辆,占比为34.9%,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3.4万辆,贡献了新能源销量的65.5%,占整体市场份额的27.6%。

自主品牌占比42.2%。北京地区1-3月自主品牌销量5.2万辆,占比42.2%。欧系销量3.7万辆,占比30.2%。日韩系和美系销量分别为2.1万辆和1.3万辆。在各派系销量榜车型销量前三名中,自主品牌中,比亚迪秦PLUS以3169辆的成绩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问界M7销量为2374辆,第三名为北汽集团的极狐αS。欧系前三名依次是帕萨特2546辆,奥迪A6L 2315辆和宝马X3 1960辆。日系前三分别为轩逸2581辆,卡罗拉1889辆,雅阁1073辆。美系品牌中,Model Y以3972辆的成绩登顶榜首,其次为1937辆的GL8,第三名的Model 3销量不足千辆。

大众品牌最受欢迎。北京地区品牌销量TOP5分别是大众、比亚迪、丰田、宝马和奥迪。大众品牌以14741辆的成绩登顶北京地区第一季度销量榜首。比亚迪得益于第一季度各主力车型的荣耀版密集上市,其极高的性价比获得消费者青睐,以10232辆排名第二。丰田、宝马、奥迪分别以9527辆,7410辆和6082辆获得第三、四、五名。

SUV是北京地区购买最多的汽车类型。1-3月北京地区SUV销量5.9万辆,销量占比47.6%,其中Model Y、问界M7、宝马X3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三款SUV。轿车销量5.3万辆,销量占比43.1%,其中秦PLUS、轩逸、帕萨特是最受消费者喜欢的三款轿车。MPV销量1.1万辆,其中GL8、赛那、传祺M8是受消费者喜欢的三款MPV。

燃油车选购比例50%。1-3月北京地区燃油车销量6.2万辆,销量占比50%。新能源销量4.3万辆,销量占比34.9%,其中纯电销量2.6万辆,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比61%,插混销量1.7万辆,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比39%。混合动力销量1.9万辆,销量占比15.1%。

10-20万元占比41.4%。1-3月北京地区购买最多的价格区间为10-20万元,销量为5.1万辆,占比为41.4%。其次为20-30万元和30-40万元,分别销售了2.8万辆和1.7万辆,占比22.8%和13.4%。

北京市试图通过引进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补齐新能源汽车的短板,随着新能源产能的爬坡以及产业链“朋友圈”的深化合作及拓展,再加上一系列政府政策的扶持,北京地区新能源产业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