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何谓真懂、股市中的灯塔、估值难不难、识人用人及其他

时间:2023-07-16 08:09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2995   

本札记作于2023年7月13日

巴菲特总是说他不会对微软、英特尔进行估值,对这些高科技企业不懂。他果真不懂吗?在我看来,他并非不懂,反而对这些企业理解得很深刻。他之所谓不懂,实际上是他看不懂这些企业未来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相比较之下,他对可口可乐、吉列公司未来十年的竞争优势更有信心。我们看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不懂不做,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从不越雷池一步。

反观我们周围的一些投资者,似乎什么都懂,比如新能源来了他投资新能源,AI技术来了他投资AI,总之似乎没有他们不懂的东西。如实说,这样的投资者我很难相信他们的长期业绩会好到哪里去。至于我本人呢,说实话,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懂的不多,倒是对贵州茅台、片仔癀、东阿阿胶这些国宝级的东西,自己似乎更懂些,而且我也知道,就是我们现在在世的人到那边去“报到”了,这些国宝级的东西也会大概率地存续下去,所以对这些优秀企业的股权,我倒乐得收藏,甚至如茅台、片仔癀这样的标的我视之为非卖品。

股市投资犹如在大海中航行,是不是需要灯塔去指引呢?我认为是需要的,而这个“灯塔”就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即现金流折现模型,因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入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然后是句号(段永平说的)。有了这个“灯塔”,我认为,我们就不会被一些时髦的市场观点所忽悠,进而偏离投资的正确方向。

比如,当下有市场观点认为,现在传统产业大多不行了,而新兴行业则多出大牛股,比如美股高科技公司这些年可谓大行其道,而可口可乐这样的“传统”公司也只能算是马马乎乎。确实,在我大A股,近三四年一些过去很牛的大白马股乏善可陈,甚至持有三四年的时间收益还是负的,所以,很多的资金就追逐高科技、新能源、AI技术,或者“中特估”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何去何从呢?

我认为还是要回到这个“灯塔”来考虑问题,即未来能够持续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芒格说,他喜欢现金泛滥的公司,我认为,这一观点永不过时,如果自己找到这种优秀公司,就坚定地抱牢就好了,别管它是“传统”,还是“新兴”。

对企业估值难不难呢?应该说难,至少不容易。但我发现,市场上太多的人仅仅是拿着市盈率这个标尺去进估值。比如片仔癀,上市以来少有估值40倍以下的时候(十多年的时间平均估值大至在45倍左右),回溯一下数据,它在2009年市盈率下降至30倍以下,以后就少有这么低的时候,所以,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多数人可能是错过(就像以前的我一样)。

那么,究竟是市场错了,还是自己错了呢?——投资中我们应该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反思的还是自己,因为如果一家企业上市二十多年,市场总是给予它如此不低的市盈率估值,其中定会是有些原因的,我们且不可仅仅是拿“宁可错过,不可做错”来安慰自己。我想,原因还是在于我说的“五性”标准之一,即长寿性上。何谓长寿性,就是可以永续经营的东西,可以想象一下,一家企业可以永续产生自由现金流自然其内在价值就高,所以,对这种少数的“极品”如果总想等到一个便宜的白菜价买入,是极其不现实的,或者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就是以当好股收藏家的心态和标准,在它价格差不多“合理”的情况下(运用我说的透支一年买入法),可以采用年定投的办法去收集其股权。而且一旦收藏到手,就以非卖品、收藏品般耐心坚定持有,即持有的期限可以是永远。

投资如果以一个收藏家的超长期眼光看问题,估值问题可能就成为战术性问题。当然,也不要误会,我并不是主张市梦率也要去买。

读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和他与芒格历年回答股东的提问等文字,我发现巴菲特看人的眼光超出常人,他看企业有时会看错,但看人似乎从来没有错过。他麾下的CEO们无论是经常汇报工作的,还是十多年不见面的,似乎都对巴菲特信任有加、崇拜有加,心甘情愿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巴菲特何以炼就如此看人用人的“火眼金睛”,又何以有如此的人格魅力呢?我想(巴菲特又没有亲口告诉过我们,所以,我们只能是猜想),原因之一就是巴菲特除了商业天才之外,其本身具有的价值观和优良的品行(如做守规矩的好人,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远离品行不端的人,挣干净钱,不糟蹋钱等)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性条件。职场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人往往就会用什么样的人,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同频共振”,或者冥冥之中的惺惺相惜(或者是臭味相投)。做投资的知道,一家企业的管理人会影响到未来的息票,所以,投资除了找到优秀的商业模式外,寻找到品行端正兼具才干的管理人也十分重要。而若想“遇上”这样优秀的管理人,投资者提高自身的修为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近几年我大A股的行情低迷的时候居多,一些曾经的牛股调整幅度之大(70%-80%)可能已经摧毁了一些价值投资人的信仰。我自己也感觉到,当年我们很多同行的伙伴,走着走着就“变节”了,不再相信价投,或者进行所谓修正的价投了,原因何在呢?

任俊杰、朱晓芸合著的《奥马哈之雾》一书中提出了价值投资的“七层塔”:

塔层1:将股票视为生意的一部分;

塔层2:正确对待股票价格的波动;

塔层3:安全边际;

塔层4:对“超级明星”的集中投资;

塔层5:选择性逆向操作;

塔层6:有所不为;

塔层7:低摩擦成本下的复利追求。

塔层1,这个地基打不好,何谈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想,这是一些伙伴在投资路上“变节”的根本原因。

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塔层一”说起来容易,但若真正从思维上打通,即不仅仅是做个“知道分子”,还是要做个“行动分子”,是很难很难的。

但,如果这一点打不通,其他一切均是免谈!

很多的投资者买入股票之后,就是企盼着股价上涨,我认为,如果你是机构投资者可能是对的(不是我看不起一些机构投资者,而是因为他们总是反着常识来),但你若是个人投资者,我认为这是一种有违常识的错误思维(在股市里投资,我们有很多思维实际上是有违常识的,是不正确的,应用理性去甄别)。因为,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是长期净买入者,哪怕你投资时间长了,后续进来的资金对账户市值影响越来越小(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也多是有后续资金进入的,就是没有后续闲散资金进入了,至少账户还有分红资金再投资。

总之,年复一年,我们个人投资者差不多就是买买买。这里如实披露一下,我个人家庭投资股市二十三年了,一直处于这种买买买的状况,至今还没有一笔资金取出,平时家里除了日常所需的资金外,没有其他银行存款,这也佐证了我反复说的一个观点:个人家庭将现金资产不断地转换成股权资产是一次革命,一次深刻的革命,我自认为,我们家完成了这个“革命”。在这种情况下,股价长期低迷,或者大幅度下跌,恰恰可以让我们收集到越来越多的优质股权,这并不是坏事,长期看反而是好事。这才是当好股收藏家的思维(攒股),或者说是货真价实的股权思维。唯有这个认知被打通了,我认为,才会真正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真奥义。

注:本文提到的个股仅是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不构成投资的建议,切记!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